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

Kayak Form Construction (2/2)

花了整整兩個工作天, form完成95%, 共有18片, 其中2片為bow and stern. 全部都是苦工,



除了bow/ stern的form 不需開孔給strongback穿過之外, 其餘均需挖開一個2'x4'的長方形孔給strongback穿過, 切削之前, 先在對角線的兩個直角打洞(用方鑽或圓鑽皆可), 讓線鋸可穿過.


用方形鑽, 可以只鑽對角線的孔 實際的情形, Strongback 2' x 4' 孔開的歪七扭八, 換了一台可調速的線鋸機, 速度調慢一點, 可能會比較好控制, 其實不然, 不過留一些餘裕的調整空間, 待form裝上Strongback再來一一調整

實際上, 方孔挖大一點無所謂, 以免之後還要用槽刀修正strongback



Bow / Stern form
bow /stern form與strongback是在一直線上的, 如何固定在strongback上, 是一個大問題,
bow and stern form的切削可分為的兩部分, 一部分是需要在stripping完成後拿出, 另一個是直接留在船體內,所以需要獨立切削成兩塊,


船首船尾的模板設計圖, 與1~16的模板是垂直的. 留在船體內的模板需再仔細砂磨導角, 以求符合bow/stern的蒙皮條角度

下一篇: Kayak Form Alignment

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

Kayak Form Construction (1/2)

Guillemot:
Model: Play 設計品質不佳, 好幾個地方有明顯錯誤, 售後服務很爛
你如果依照他的剖面圖下去做, 會做出一堆廢料出來

Bow Stern form水平線要提高, Plan是錯的
兩個不同形狀的form都標示為#3, 你沒看錯ORZ!

線上訂購2秒鐘就扣錢了, 一直催寄圖, 花了20天才收到.
加上這種出圖品質, 真是令人不敢恭維.




Plan成型:

將Form由設計圖(plan)裁下, 不能將紙裁的剛剛好, 邊邊留下些許的空間(2~3mm), 預留修整磨平的空間.

每個plan用3M噴膠, 粘在夾板上.


1~16的plan, 裁下後不上膠先在1/2"厚的夾板上排好, 節省材料, 但每個form不宜靠太近, 要留線鋸走的空間, 若plan與plan的距離過近, 裁下第一個plan之後第二個plan用線鋸底座會只吃到單邊, 不容易鋸成直角

粗胚

裁下後, 用磨平機將剛預留下的邊緣磨平, 須注意磨平時因磨平機速度很快, 需把握直角地砂磨,
邊移動邊磨, 需要技巧與練習

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

Kayak Plan Selection


麼樣的設計是好的kayak? 更正確的問題是, 需求是什麼? 問對問題比答案更重要, 如果單就kayak的設計, 怎麼分辨其中的差異來滿足需求?
先撇開需求的命題, 在研究Kayak設計的過程中, 很多主客觀的因素是夾雜在一起的, 有趣的是, 國外DIY Kayak的風氣似乎還蠻盛行的, 網路的資源也不少, 也可支撐一些商業行為.

參考網站:

1. One Ocean Kayaks 很詳細的獨木舟製作網站, DIY首選網站, 不過船型都是翹首翹尾, 喜不喜歡見人見智.

2. Guillemot, 商業氣息比較重, 產品多樣化, 有些船體設計理論解釋不錯.

書:

1. Ocean Kayak built the cedar strip way
One Ocean Kayaks的workshop已經相當詳細了, 不過他有出一本書, 內容實用取勝, 但明顯是土砲(用彩色噴墨印表機印的), 有點可惜.


2. The Strip-Build Sea Kayak - Nick Schade
博客來就有了, 置入性行銷Guillemot自家產品味道濃厚, 內容比One Ocean Kayaks的多的多, 有一些更新的補充資訊, 記得要上網站查才有.

3. Jack的造船手札:
台灣獨木舟推廣協會, 跟DIY舟友買的, 100% MIT, 內容有Canoe, Kayak各一艘, Kayak的strip設計的頗富美感.




Kayak的plan很多
先鎖定Kayak Foundry, 這是一套獨木舟設計軟體, 還有On line forum可以諮詢, 聽起來不錯,


借用Ralph Diaz的Complete Folding Kayaker的評估觀念:
Stability/Seaworithness:
對抗波浪, 強風的穩定性
Tracing:
循跡性(維持直行在沒有舵的輔助下), 不管在有沒有風的情況下
Maneuverability:
機動性(轉彎能力, 利用turing stroke或側傾的技巧)
Speed/Efficiency:
最高可能航速和維持定速循航所需耗費的力氣



計畫客製一艘長 500 cm x 寬58 cm, 乘客體重60Kg的Kayak,


但研究下來越覺得不對勁, 第一個是船體的靜力與動力學
縱向來說, 一艘船的浮力中心與重心的相對位置
CLA 應該介於Draft與LCB之間, 循跡性才會好

橫斷面來說, Hull形狀, 關係也很大
同樣的beam, 左邊的Primary Stability (不晃動的平衡)就會比右邊的差
但是Secondary Stability (晃動的平衡)左邊的卻會比較好
這兩個參數會影響到容易暈船->翻船,但何種形狀最佳, 設計的取捨點在哪裡?
再拿Feathercraft的骨架來看(位置在cockpit前面), FC有很明顯的hard chine, 甚至還內凹, 與上面的常見的Hull形狀大異其趣. (也有可能是因為蒙皮的關係, 船皮的張力沒有辦法對抗水線下的水壓, 若只有骨架的地方是凸的, 但其他船皮是凹的, hull豈不是變成波浪狀.)
Hull的設計, 船首到船尾也是不停的變化, 到此為止, 越看可越糊塗了! 而rocker的程度, 也無法掌握.
最後覺得依照自己的想法設計(==惡搞), 最後不是平水一停槳就翻船, 不然就是船呆呆的, 出錯的機率應該蠻大的.
雖然Kayak Foundary或Guillemot有一些simulation的結果可供參考, 但像是在浮砂上築高塔,太多不確定因素(應該說是不懂)會影響performance, 可能需要實際的成船來驗證, 但一般的普羅大眾是不太有機會Try and Error的, 基於風險的考量之下, 決定買現成的商業plan.


Commerical Plan:

依據我的需求與體重的考慮
One Ocean kayaks, Guillemot, Bear Mountain Boats都是參考的對象.

漸漸縮小範圍, 先從長度大約5m開始, One Ocean Kayaks, Guillemot (各有一堆型號)

瘦還是肥? (Beam的考慮):

Overll Beam: 最大船寬, 一般沒特別標明的beam都是指overall beam.
Waterline Beam: 水線的最大船寬, 故名思意, 設計水線的最大船寬, DIY Kayak plan一定會有這個參數, 但商用化的產品都不會提到.
One Ocean Kayaks 與Guillemot的型號, 有很多是5m 左右, 但overall beam遠小於55 cm的先全部刪除, 理由後述;

最後有兩位候選人, One Ocean Kayaks "Storm LT" 與Guillemot "Play"
她們的overall beam各是54.6 ~ 55.9 cm, 但water line的beam確有極大的差距(各是49.5 ~ 55.1 cm), 55 cm 的overall beam 已經有點恐怖了(幾乎看不到有大量製造的kayak有提供這種產品), Strom LT 的water line beam 才49.5 cm (表示船體削的角度[V型]很大), 不到50 cm, 這種船要超高的技術才能駕馭吧!


最後選擇了Guillemot的Play, 苦難才剛開始